生产端的分类

[[卢曼卡片笔记法]]中将笔记分为了三类,一类是闪念笔记,一类是文献笔记,还有一类是常青笔记。
笔记在初始创作的时候,就应该简单分为这三类。
闪念笔记记录我们的灵感,记录我们的一个念头,也可以记录我们的一个待办事项。
文献笔记最好制作成一个知识点,在我的系统里制作成了学习卡片–是已经对知识进行初始加工的笔记。
而常青笔记,则是对所做笔记的整理。鉴定一篇笔记是否已经整理完善,一个关键的标准就是,这篇笔记是否可以真正输出,成为一篇给读者看的作品。

如果只是将笔记工具作为纯粹的知识工具的话,那么在生产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将笔记分为上述的笔记即可。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一些“事件”而做一些记录,比如我们可能会需要列写一个出行的计划,或者希望总结梳理记录一下与某项工作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这些计划可能大部分不是持久性的,但是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并且其中的内容可能将保留下来,形成我们的经验。这种笔记,我们将其分类为什么笔记呢。
从简单的角度而言,可以分类为闪念笔记。因为闪念笔记本来就是被我们挑选的,后面再梳理总结的内容的。但是由于上述的“事件”的笔记,可能生命周期就围绕一个“事件”诞生,因此可能一个“事件”相关的笔记就有关联性,这个时候,我们就希望定义一种新的笔记类型,项目笔记。我们将一组事件归类为一个项目,而这些笔记可能不是知识点沉淀,但是是围绕一个项目的原材料,利用这些原材料,我们也可能加工出有效的知识。
因此,我们的笔记在生产端可以分为:
闪念笔记、学习笔记、常青笔记、项目笔记。

消费端的分类

我自己对笔记系统的理解,就是笔记系统本质是一个对话系统,期待将此刻的经验可以传达给未来的自己。如果说笔记的生产是讲述的过程,那么对笔记的回顾和整理就是倾听的过程了。随着笔记的数量越来越多,回顾和整理也将越来越困难,因此,在回顾和整理的时候,也应该对笔记根据内容性质进行分类。

这里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对自己以前写过的笔记内容进行一个回顾梳理,找出之前笔记的总体分类情况,同时对笔记系统进行梳理:笔记系统和人生一样,或许都遵循[[敏捷开发]]的原则,需要不断迭代升级。通过对自己笔记的梳理,我对自己的主要笔记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的笔记类型。

反省类笔记:
- [[阶段性反思]]
- [[错误记录]]
- [[工作流迭代]]
学习类笔记:
-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文件夹)
- [[学习笔记]](类似于文献笔记,是对学习内容的粗稿)
经验类笔记:
- [[经验总结]]
- [[方法论]]
- [[事件回顾]]
- [[工具]]
项目相关笔记:
- [[项目计划]]
- [[项目复盘]]

同时也要看到,自己希望用这个笔记库来做什么。自己希望当前的笔记库用来干什么,决定了笔记库之后哪些笔记数量会进一步增长。

1.日记。日记本身应该是作为原始文本存在。日志中精华的部分,应该重新整理梳理输出。
2.经验类笔记,反省类笔记会是大头,但是主要的领域主要的问题可能会一直重复。所以关键就是通过不断输出完成对这类笔记的整合。
3.然后可能后续需要不断细化的就是学习笔记。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根据打标签的方式,到时候进一步搜索了。

做笔记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对过去的笔记进行总结回顾,看看过去的自己,到底和现在的自己讲了些什么事情。而更加有趣的是,当前的自己因为面临着不一样的危机,拥有着不一样的知识,因此可能对当年自己的笔记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解读。

但是在整理自己笔记的过程中,我发现对笔记的分类真的是一件令人痛苦又麻烦的事情,简直令人绝望。因此,笔记一定不要堆积。我甚至想都全部新建的笔记全部放到inbox得了,然后每周清理一次,这样效果可能最好。堆积如山的笔记重新整理简直要命。双链固然有用,但是可能双链链接的那个topic就消失不见了。

解决办法之一可能就是尽可能写高质量的学习笔记,自己对学习笔记也很熟悉;然后高效输出常青笔记,建立学习笔记之间的连接,这样散落的笔记就可以被连为一体,形成常青笔记这样难以被忽视的笔记块。

不过,如果尽可能写高质量的学习笔记,那么卡片笔记最大的好处:写作的轻松性就消失了。而灵感也就消失在轻松性消失的刹那。

所以,这里做的权衡就是,我们尽量让自己写的卡片,可以成为常青笔记的上下文(一个与此相关的隐忧是,我们会不会成为了引用狂魔)。但是卡片的质量可以做一定的妥协。

因此,根据case的不同,我们可以对应不同的场景将记笔记的动作流程化:

1.新建笔记。
2.记录笔记。
3.添加标签
4.利用mooc显示。
5.一周或者一个月做回顾的时候,能够及时更新,最好生成一篇常青的笔记可以用到笔记的内容。

这里,我们期待可以自动添加上标签,因此,需要对我们的quick add进行改造。在[[obsidian]]这里介绍了如何利用obsidian完成自己的一些功能;同时[[一个笔记发布同步的工作流]]描述了如何实现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网络上。

我们进行每周回顾的时候,最好也包含对笔记的回顾,可以看看我们这周添加了哪些笔记,然后对我们这周添加的笔记进行一个处理。

所以一个完整的做笔记的流程

我最为推荐的,就是使用记笔记和topic一起进行。比如说建立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对工作方法进行调研(或者工作方法相关的问题进行调研),那么最终这个项目就可以采集到不同的知识,最后对知识进行整合,有用的转换为经验,并且最终输出一篇常青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