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学习方法

应对拖延的技巧:

假如现在就要入睡了,你正在回顾这一天中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你想到的任务是哪个呢?把它写下来,现在就去做。在这天内,试着用至少3个25分钟(“番茄时间段”)来处理你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或几个任务。

驻足与回顾,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内容。为自己建立卡片和给自己提问或许是一个好的方法。

建立自己的娱乐清单。

不断增加的挫败感往往是个有益的暂停信号。它在暗示你,是时候转换到发散模式去了。

比如自己学习编程的时候,自己感到挫败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抽离出来,高瞻远瞩地对脑子进行预热。

说到沟通,当你真正被难住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同班同学、同龄人或者导师请教。让他们为你提供不同的视角,或是类比举例来解释概念。但在提问前,最好还是自己先把问题大卸八块。

遇到困难的问题,可以先放放,然后再去想,说不定能解出来。

能不能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呢?

勇敢一点,探索可能性,所以,给自己分配一些可能性时间吧!

要熟练地掌握数学和科学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完整的学习专注时间,收集信息。

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是理解(understanding)。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快速浏览章节,或去听一场条理清晰的演讲,都能让你获得宏观图景。它会指引你看到自己构建的组块在宏观图景中的位置。要最先了解重点概念和要点——它们往往是一位合格老师的关键教学部分或是书籍的章节大纲、流程图、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核心内容。只要完成这一步,接下来就可以填充细节了。在学习即将收尾时,完整知识版图就算还缺上几块“拼图碎块”,也不会影响你总览宏观图景。

试着回想学习材料,即提取练习(retrieval practice),效果比单纯阅读材料好得多。
相同时间内,仅靠对材料的练习和回想,学生的习得内容和学习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人们本以为,仅对文段进行多次重复阅读或画概念图,应有助于增进脑中学习材料间的联系,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改进的学习方法,不管是在正式考试还是自我检测中,都能派上用场。这就进一步印证了之前提到的观点。提取知识和回想知识让我们不仅仅是重复的机器——提取过程本身增加了学习深度,并帮助我们逐渐形成组块。

对一项任务的恐惧会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

给完成任务的自己奖励。

幻想未来,同时将现在的自己和幻想中未来的自己做对比。

关注于做事情的过程,而不是做事情的结果。

干扰过来的时候,停顿一下,然后觉察到这种干扰。

刷题经验:
1.全程在纸上解决一个重难题目。保证有答案。
2.重做,关注关键步骤。
3.休息
4.睡眠。
5.三天内再来一次。
6.练习类似题目
7.主动重复思考题目。

构建自己的思维仓库(SOP仓库)。

主动选择环境、正面思维、冥想。

提前晚上写计划。尽量避免更改计划清单。

一定要注意有计划地休息。
在过去几十年里,盲目地跟随自己的激情,而非理性地分析职业选择是否明智的人,比起那些结合理性与激情选择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工作选择感到更不开心

高效利用类比。

努力学习数学和科学的时候,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脑中的抽象概念赋予生命。

1.有没有将知识分解成基本的概念?
2.有没有和他人协作讨论对应的数据结构?
3.对于困难的问题,有没有及时调用资源解决,比如询问老师。
4.是否总结出自己的模版,在碰到对应问题的时候,可以准确无误制作出模版?

正念:当着急的时候,镇定下来辨别区分自己心中的念头。

10个好的学习法则:

1.运用回想。
2.自我测试。
3.对问题进行组块。
4.间隔开重复动作。
5.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结题技巧。
6.及时休息。
7.类比。
8.专注。
9.先做难事。
10.心理对照。